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117.第一百一十七章迷於玄學(1)

關燈
第一百一十七章 迷於玄學(1)

“麈尾啊?”比玉看了看荀寶和夏侯門二人,每人手裏都搖著一把麈尾,有些尷尬,急得直拍手道,“二位哥哥,我來的匆忙,忘了帶了,怎麽辦?”

比玉想回家去取,但又想到自己是私自跑出來的,如果回去,萬一被家裏人看見,肯定就不放自己出來了。三人想了想,一時也沒有主意。忽然,荀寶看見路邊有一家當鋪,眼前一亮,道:“咦,我們何不到這裏去看看,說不定就有呢。”

走進當鋪,掌櫃的見來了幾位公子哥,忙笑迎著問:“三位公子……”

未等對方把話未說完,比玉便急切地問道:“你鋪裏可有麈尾?”

掌櫃的道:“公子你問的真巧,前些日有位客人當的麈尾,如今剛剛過了期限,想是不來贖取了,你看看,中意否?”

掌櫃的一邊說,一邊拿過一把麈尾來。麈尾類似小蒲扇,但比蒲扇要昂貴得多。它的主體是一塊下端平直,上端逐漸尖圓的木板,木板的兩側插滿麈等野生動物的毛,尾端有柄,柄的材料不盡相同,好的有玉制的、犀牛角制的,次的也有竹制的、木制的,可以用來驅趕蚊蠅、撣拂塵土,也可用來扇涼、把玩。手持一把麈尾是當時士族時尚的標志。

比玉接過來一看,很不中意,道:“上面的毛怎麽像是牛尾的,而且柄也只是個銀柄的,像他們二位這樣的,珊瑚柄或是象牙柄的沒有嗎?”

掌櫃的搖頭道:“這種東西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公子想要昂貴的,一時怎麽會有?”

荀寶道:“什麽貴啊賤的,先湊合著用吧。如果不喜歡,回來大不了甩了它就是了。”

比玉滿心不願意,但也沒有別的辦法,抓起麈尾就走。掌櫃的見狀忙攔住道:“你還沒給錢呢,怎麽就走?”

比玉一聽傻了眼,原來自己出門,總是有仆人跟著,自己身上從未帶過錢,他看向夏侯門和荀寶,哪知二人都用無助的眼神告訴他——我們也沒帶錢,愛莫能助。

掌櫃的看了冷笑道:“原來你們這些公子全都一個德行,只管拿東西,不管給錢。”比玉一氣之下,將長袍脫下,擲給掌櫃的道:“這件袍子押給你,你看成嗎?”

那掌櫃的接過袍子細看,發現不光袍子本身是上乘貨色,而且袍子上還有一個極精致的白玉帶鉤,除去袍子不算,光是這玉帶鉤就值好幾把麈尾,這絕對是一筆劃算的買賣。可還沒等他高興完,就聽荀寶笑道:“簡直胡鬧,你把袍子抵給他,麈尾是有了,可你總不能光著身子吧?”

一句話提醒了比玉,他又重新犯了難。夏侯門在旁邊嘆道:“看來今天南街柳林是去不成了。即便去了,天色將晚,他們也該散場了。”

比玉聽如此說,更加著了急。掌櫃的看了,唯恐比玉反悔,但對方沒有衣服,交易固然是難成的。情急之下,他忽然想起有一件壓箱底的衫子,有將近一年沒有出手了,又不值什麽錢,何不就抵給他?想到這裏,便笑向比玉道:“公子不必犯難。我這裏有一件衫子,是一位公子前日留下的,約好今天來取的,看你這般著急,就先讓你拿去好了。”

比玉一聽,來了精神,可是又覺得不大對:“人家今天來取,你卻給了我,那你怎麽向人家交代?”

掌櫃的道:“我見公子這樣好人,不忍公子懊惱,如果對方來取,我只能將你的這件袍子轉抵給他。只是這樣的話,這件袍子你就不能來贖了。”

比玉不辨好壞,聽後感激不盡,欣然同意。穿上那件衫子,拿起麈尾,同荀寶、夏侯門匆匆向南走去。

阿妙、阿妍、阿吉三人等不及阿壯套好車,就沿大街尋找比玉,追了半日,也不見蹤影。三人跑的喘籲籲,連累帶急,已經出了一身的汗。他們見這樣找下去不是法,商量了一下,就分為兩路,一路向南,一路向西。阿妙和阿妍向南,阿吉向西。

走過一個街口,在路過這家當鋪的時候,阿妙和阿妍四下裏張望了一會兒,無意間向裏掃了一眼,恰好看見當鋪的掌櫃正拿著比玉的袍子和那個玉帶鉤在偷偷欣賞。這家夥得了個大便宜,在比玉他們走後,便迫不及待地拿出來欣賞,並暗暗高興:這個玉帶鉤不算,單這件袍子就值幾把麈尾和幾件衫子的價錢,今天算是賺到了。哈哈哈,現在的公子哥啊,不知道是有錢任性還是不谙世事!

阿妙看在眼裏,心中狐疑道:“這件袍子怎麽跟我家公子所穿的那麽像?”阿妍也看出來了,兩個人一對眼神,走進鋪中,隔著櫃臺將袍子細細地掃了兩眼,就已經確定九成了。比玉日常的衣食住行全都由她們二人打理,這件袍子比她們自己穿的衣服還要熟悉,怎麽會不認得?又看見了那個玉帶鉤,更加確定無疑。阿妙迫不及待地向掌櫃問道:“這是我家公子的袍子,你是從哪裏得來的?我家公子人呢?”

“你這女娘好生可笑,我管你什麽公子不公子的,當鋪裏的東西當然是有人典的,難道我是搶來的不成?”掌櫃的說完哼了一聲。

阿妍見阿妙說話惹掌櫃的生了氣,便拉過阿妙,陪笑道:“店家,我們沒別的意思,只是想問問,典這件袍子的是個什麽人?”

掌櫃的沒好氣地道:“是一位公子,與他同來的還有兩個人,都是公子模樣。”

阿妙聽了又喜又急,“正是我家公子,他人呢?為什麽要典這袍子?天還冷,他典了袍子穿的什麽?”

掌櫃的聽阿妙說話的意思,好像只是在意典當袍子的人,並不是在這件袍子上,便放了心,又見她急得面紅心蹙,十分好笑,氣也就消了,就如實對她們二人說道:“那三位公子要去南邊柳林參加清談,但缺少麈尾,所以就把袍子典了。哦,不對,不能說是典了,應該是說我發了善心,又給了他一件衫子,以物換物,你們沒有贖回權了……”

二人聽了掌櫃的話,根本無心在意那袍子,而是按照他說的路線,向南追去。

比玉跟隨夏侯門、荀寶沿街向南行,遠遠望見路邊有一小片柳樹林。此時的季節天已暖和,柳樹上的新芽早已長成了嫩綠的葉子,長長的柳枝下垂著,隨風搖動。柳林下是一片綠茵茵的青草地,草地上聚集著不少人。比玉見了,情不自禁地加快了腳步,反倒把夏侯門和荀寶甩在後面。到了人群外圍,發現果如荀寶所說,這些人手裏大多都拿著一把麈尾,寬衣博帶,不是文人雅士就是世家公子。這些人並不是規規矩矩地面對面站著或是圍成一圈,而是各自據著胡床,鋪著氈席,或箕踞或側坐,並不拘於一式,一派散漫悠閑之態。人群中間,有一人坐在氈席上,正滔滔不絕地講述大道,不時跟旁邊的人辯論幾句。這些人雖形態散漫,對講道者卻是保持謙恭的姿態聆聽著。

金馬門外聚群賢,銅駝陌上集少年。

這是一個崇尚形貌的時代,站在洛陽的街陌上,無論在哪裏,準能看見美少年;這又是個放飛思想的時代,竹林下,高堂內,都少不了一眾名士的身影。

談玄是這一時期最獨特的文化特點,也是晉時名士們最熱衷、最時尚的娛樂活動。

漢末以來,社會動亂不堪,各個軍閥打來打去,朝代不斷更疊。即便同一朝廷內部,各派勢力爭權奪勢,欺壓皇權,又利用皇權打擊對手,得勢的人固然得意,但誰也不敢保證永遠得勢。在這樣的亂世,普通寒庶之人自然免不了離亂之苦,就連世家大族,也不敢保證自己哪天不受牽連。這樣一來,他們不得不變得謹言慎行:一則,以前有很多立志改變現狀、有所作為的人往往都失敗了,這導致他們對社會穩定不抱希望,在主觀上就變得消極無為,不再考慮改變現狀;二則,在客觀上,為避免被對手抓住把柄惹禍上身,這些士族們在公開場合又不敢談論政事。這些世家子弟往往都是讀書人,他們聚集時,本應該談論《五經》、《論語》之類,可是統治者們奉行的儒家學說往往又都與政治沾邊,所以,儒家學說是萬萬不能談的。既然儒家有為思想令他們失望,那麽,與儒家有為對應的老子的清靜無為思想自然被納入了他們談論的範圍。他們從《道德經》延伸到《莊子》、《易經》,久而久之,形成了一門獨特的學說——玄學。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